8.通过特区迅速扩大对外贸易以充分利用相对优势。
由此,好像按照贡献分配不仅仅是一个有条件的事实(如果第一句话没错的话),而且它突然变成了客观规律。这一点通过考虑沙漠里的水就会清晰起来。
[15]通常的例子就是吃包子,吃第一个包子,然后吃第二个包子,如果你愿意更小的分析,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。按照这里的逻辑,按贡献分配是不应该违反的,并且也是无法违反的,因为没有人能够违反客观规律。[10] 对于此点,我向何怀宏、邓正来、徐向东等老师以及蔡蓁、李曦、张晓剑等学友请教过,他们的回答让我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反思,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。在此选择茅先生的观点作为批判的对象,正是为了避免人们在动机上做文章。但是在我们正式讨论这种观点之前,我们有必要澄清两个观点。
毋庸置疑,这个观点要阐明的不仅仅是市场经济体制事实上是如何分配财富的,它还表明这种分配是应该的,是公正的,是能够得到道德辩护的。第一,否定市场经济制度是能够实现按贡献分配的。2005年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,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,以浮动方式从1: 8.27升值到2009年底的1:6.8,升值18%左右。
美国还呼吁发展中国家一起制裁中国。只不过由于贬值思维惯性,出口导向战略和亚洲经济危机,使这一过程推迟了12年。2005年7月人民币以浮动方式升值,实质是中国政府的自主决策,并非外界压力之结果。如果2011年美元对欧元贬值20%,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再升值7.7%,升值到1:5.9,不能再高。
名义汇率扣除物价变动,称为实际汇率,20年以来,人民币实际汇率已升值,采用不同物价指数,大约在20---40%之间,这是决定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的非货币因素。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率还有8.7%,2009年虽然出口下降了16%,但由于德国下降更快,中国出口跃居世界第一。
调整汇率的决定权出口利益集团向中央货币当局转移。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,成为世界第二。人民币采用直接标价,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越来越少,就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。第二,补偿环境损失,征收环境税和资源出口关税。
实际汇率又是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价格之比,可贸易品即可以移动并参加国际贸易的商品,其价格不断下降,非贸易即房地产旅游医疗等不可移动的商品与服务,其价格不断上升。名义汇率如不随实际汇率升值,称为汇率错位,就产生升值预期,引导国际投机资本进入,国家被迫收购使外汇储备剧增,人民币基础货币过度发行,再使用货币政策予以冲销,这就是10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实际情况。其中2008年升值最快,2009年基本未动。这个比值在1990年是1:1,以后由于物价上升,人民币购买力下降,长期保持在1:4,以后可能上升到1:5---6,就是说,人民币汇率是由1:8.7向1:6升值的趋势。
根据方程,贸易条件从2008年的1.2624,到2012年下降为1,为保持人均GDP增长率不变,须将投资率提高4.86个百分点。1978---1994年从1:1.7贬值到8.7,是计划,财政,价格,外贸,外汇体制改革的综合表现,也是出口创汇的需要。
如果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太便宜,美国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,那么提高价格就是了,买者要求卖者提高价格,倒是少见进入专题: 人民币汇率 。
1992---1993年经济过热压迫汇率贬值,人民币在1994年以向市场并轨的名义,从1:5.7一次性贬值到8.7,已属超额贬值,从此中国贸易顺差大增。1978---1994年从1:1.7贬值到8.7,是计划,财政,价格,外贸,外汇体制改革的综合表现,也是出口创汇的需要。2005年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,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,以浮动方式从1: 8.27升值到2009年底的1:6.8,升值18%左右。理论上还可计算人民币实际有效均衡汇率,我研究所的结论是:在均衡发展的条件下,2010年人民币还有5%的升值空间,到从1:6.8升值到1:6.46。名义汇率扣除物价变动,称为实际汇率,20年以来,人民币实际汇率已升值,采用不同物价指数,大约在20---40%之间,这是决定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的非货币因素。第一,增加农民工福利提高劳动成本。
其作用由保证出口创汇变成调节国内外经济平衡。美国还呼吁发展中国家一起制裁中国。
一、人民币汇率被政治化大背景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浪潮2000年开始以日本首难,美国跟进,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直未断,这种压迫产生了人民币升值预期,引导国际投机资本大举进入,造成中国外汇储备激增,股票市场大幅波动,房地产泡沫出现。实际汇率又是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价格之比,可贸易品即可以移动并参加国际贸易的商品,其价格不断下降,非贸易即房地产旅游医疗等不可移动的商品与服务,其价格不断上升。
如果以400种商品为一标准品样本,在中国值4万元人民币,在美国值1万美元,人民币对美元比值应是1:4。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率还有8.7%,2009年虽然出口下降了16%,但由于德国下降更快,中国出口跃居世界第一。
第二,补偿环境损失,征收环境税和资源出口关税。名义汇率如不随实际汇率升值,称为汇率错位,就产生升值预期,引导国际投机资本进入,国家被迫收购使外汇储备剧增,人民币基础货币过度发行,再使用货币政策予以冲销,这就是10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实际情况。决定价格涨跌的非货币因素,称为生产率比工资弹性,在可贸易品部门,由于引进外国先进设备,生产率提高速度非常快,而工资基本不涨,所以可贸易品价格年年下降。这个比值在1990年是1:1,以后由于物价上升,人民币购买力下降,长期保持在1:4,以后可能上升到1:5---6,就是说,人民币汇率是由1:8.7向1:6升值的趋势。
人民币升值的理论依据是什么?购买力平价是决定长期汇率的依据。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建议是中国学者最早提出来的,对中国经济有利,可改善贸易条件,促进我国以比较低的价格进口国际资源,设备和技术,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和产业结构升级。
到2010年还有1.2%的升值空间,升值到1:6.38。1986年以后出现贬值与通货膨胀的循环。
美国以贸易逆差为名压迫人民币升值,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汇率机制将发生根本变化,由计划经济的综合出口成本决定,变成开放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杠杆。
这样,用可贸易品价格去除以非贸易品价格,分子越来越小,分母越来越大,实际汇率的值就越来越小。美国商界宣称这次不会帮助中国,欧洲亦以碳政治制造一套凌驾于WTO之上的国际贸易新规则。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,成为世界第二。美国国会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本营,每年5月开会批评中国已成惯例,从十几年前的最惠国待遇,加入WTO,到中美贸易逆差,反倾销,市场经济地位等等,2010年如果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,全面制裁中国就进入了程序。
其中2008年升值最快,2009年基本未动。一场全球贸易战即将兴起,主要是针对中国的。
美国方面主张人民币一步到位升值到1:5,理由是中国对美大幅度贸易顺差,这是站不住脚的。只不过由于贬值思维惯性,出口导向战略和亚洲经济危机,使这一过程推迟了12年。
在非贸易品部门,生产率难以提高,但工资却在提高,非贸易品价格年年上升。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经济没有恢复,国内矛盾激化,以贸易保护主义转嫁危机是必然的。